中國航企何時試水點心債市場
2012-05-02 16:31:33 來源:上海航運交易所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人民幣離岸市場正日益壯大,為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外國公司和尋找更“便宜”人民幣貸款的中國公司提供了一個實用的融資工具。
自中國政府2007年允許發行所謂的點心債(指稱香港離岸人民幣債券)以來,香港一直是海外人民幣交易的主要離岸中心。2011年前3個季度,這個市場擴張非常迅猛,但在接下去一個季度,受越來越盛的人民幣長期升值情緒影響,市場經歷了盤整。即便如此,離岸人民幣市場看上去仍將擔當重任——它正在成熟起來。
貨幣套利的誘惑已經讓這個市場受到過投資者的一輪追捧。公司可以以較低的成本借入人民幣,把錢存入銀行,等到人民幣升值后再把它們換回美元。
而現在,借款者要付出的利息已上升了不少,加上人民幣升值的前景受抑——至少是從升值的速度上來看,貨幣市場玩家們或許已經選擇了獲利離場。不過,外國公司仍然發現借入人民幣值得一試。
美國農業和礦業設備制造商卡特彼勒(船機庫 位置)(Caterpillar)今年就選擇了重回人民幣離岸市場,在3月發行了第三次人民幣債券。自2012年初以來,來自墨西哥和阿聯酋的多家公司發行了點心債,分別成為拉丁美洲和中東地區的第一筆同類債券。
不過,香港的交易商仍在等待主流航運企業來開拓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不管是本土企業還是海外企業。諾頓羅氏律所在香港的合伙人Davide Barzilai表示已經有多家航運企業詢問過了這一市場的情況,但還沒有一家企業用行動成為第一位擁護者。“對中國大陸的航運企業來說,它們其實存在不少動機。”他說。
首先,2011年10月,中國政府放寬了對人民幣從香港返流大陸的限制。其次,雖然離岸人民幣市場的利息已上升了不少,但相比國內商業銀行對客戶的收費還是非常有吸引力的?ㄌ乇死瞻l行的13億人民幣(約合2.06億美元)兩年期債券的息率為2.9%。墨西哥無線服務供應商América Móvil2月發行的一期10億人民幣3年期債券的息率更高,為3.5%。但這仍比中國人民銀行建議中國商業銀行執行的6%的現行貸款利率低不少。
Barzilai指出中國的航運企業也許受到了船舶融資大環境的影響而尚未涉足債券。“在亞洲,除了在韓國有充足的本地債券發行外,航運企業目前還沒怎么進入債券市場。”他說。
另一個原因或許在于參與離岸市場的投資者鑒別能力正越來越強,他們追逐的是高價值的發行人,后者的特點是透明度高、信譽好。去年發行的一支航運相關債券——大連港公司去年10月發行的4億元人民幣債券的息率為令人失望的5.8%,且認購量也低于預期。一位投資者當時表示一支由“二級國有企業”發行的未評級債券對高價值發行者到處都是的市場來說沒有吸引力。
換言之,隨著市場投機熱情的減弱,投資者追求的是高質量的債券。諾頓羅氏在香港的另一位合伙人Ji Liu指出,點心債并不等同于“垃圾債”。“要開拓這一市場并沒有這么簡單,你必須走完一套嚴格的法律流程。”
即便沒有暢行無阻,2011年10月的“變法”也的確令人民幣回流更加通暢了。中國人民銀行一直以來對人民幣點心債籌資的回流采取“一事一評估”的辦法。公司現在必須提前展示它們符合香港銀行和在大陸的目的地銀行的適當銀行程序。只有這樣,回流人民幣才可能得到中國人民銀行的批準。
與此同時,航運業外的國有企業已試水點心債市場。1月,國家開發銀行發行了15年期的點心債券,總價值15億人民幣,息率為4.2%,是有史以來期限最長的此類債券。該債券受到了投資者的熱捧。此外,去年11月,鋼鐵行業龍頭企業寶鋼發行了36億元的點心債。
這筆交易的重要性在于寶鋼是第一家國資委控制的企業跨境到香港直接發債融資。分析師們預計其他國資委控制的企業必將緊隨而至。
但到目前為止,世人還在等待諸如中遠、中海發展在香港發行點心債。這并非不可想象,盡管亞洲的航運企業從歷史上來看對債券市場一直不太感冒。
中國國內對航運企業放貸的偏緊預計將持續一段時間。雖然自去年12月以降,中國人民銀行已經兩次調低了對國內銀行的準備金要求,預計下一次也為時不遠。但國內銀行對風險的控制還是比以往更嚴,這導致給航運企業貸款時的條款更加嚴格。
中海發展也表示信貸條件很嚴格,這家企業在過去兩年行業低迷期里的財務狀況甚至好于中遠。在提交給香港證券交易所的一份文件中,中海發展披露了一筆公司間貸款,這表明公司預期銀行貸款從緊。
隨著更多中國企業的加入,點心債的誘惑或許將說服中海發展或者中遠。去年3月底,海南航空以及困境中的大新華物流的母公司海航集團就在點心債市場上發行了3年期價值8億元人民幣的債券。
債券的定價并未公布,但據傳高達7.2%,反映出投資者對點心債信譽的區別能力增加。據彭博的數據,海航集團尚有42億元的未償還人民幣貸款。而旗下企業大新華物流則為高額租約牽絆,付租困難。
隨著發債企業的增多以及離岸人民幣交易的擴張,點心債市場將長久存在下去。也許中國的航運企業張開懷抱迎接它只是時間問題。